霸屏的瑞信:近5亿美元和解遗留案件,投行CEO将离职,中东金主有意投资
来源:华尔街见闻
瑞信同意支付4.95亿美元,霸屏与美国检察官就其金融危机时发行的瑞东金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和解。瑞信投行主管Christian Meissner将在未来几周内离职。信近行阿布扎比和沙特正在权衡对瑞信的亿美元和意投投资银行和其他业务投资。
周一,解遗件投将离瑞信集团公告称,留案同意支付4.95亿美元,职中主有资与美国检察官就其金融危机时期发行的霸屏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案件达成和解协议。
新泽西州总检察长于2013年对瑞士信贷提起诉讼,瑞东金就该银行出售可追溯到2008年之前的信近行RMBS,寻求最高达30亿美元的亿美元和意投赔偿。
瑞信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瑞信已经完全拨备了相关和解金,解遗件投将离这标志着公司在努力主动解决诉讼和遗留问题上,留案又迈出重要一步。职中主有资”该案是霸屏瑞信需要解决的与RMBS相关的最大案件,当前它还有五个处于不同诉讼阶段的RMBS案件。
瑞信曾为RMBS相关的案件付出惨重。其2017年与美国司法部就RMBS业务签署了53亿美元的和解协议,而去年又与金融服务集团MBIA达成了一项价值6亿美元的RMBS案件。
本次和解对于瑞信的总法律顾问Markus Diethelm来说,是重要的早期胜利。他在今年夏天被任命,此前曾在瑞银担任相同职务13年,负责金融危机期间遗留的法律纠纷案件,他加入瑞信,解决此前未完成的法律案件。
同日消息显示,在瑞信水深火热、全面改革之际,其投资银行主管Christian Meissner将在未来几周内离开公司,因为该部门可能将不再以目前的形式存在。知情人士透露,预计Meissner的离职公告将于10月27日发布。
Meissner于2020年10月被瑞信聘用,运营一个新成立的组,该组负责将财富管理部门的客户与投资银行服务联系起来。在Archegos灾难性爆仓倒闭令瑞信巨亏50亿美元后,Meissner于2021年成为瑞信的投资银行部门主管。
Meissner此前曾在美国银行、雷曼兄弟和高盛担任过高级职务。本次离开瑞信后,Meissner考虑明年开设自己的咨询公司或是加入另一家机构。
Meissner是瑞信一众高管中最新一个离职的。此前,瑞信全球信贷产品主管Danny McCarthy和全球银行业联席主管Jens Welter均离职。
10月27日,瑞信还将发布公司的战略评估。在多次失误导致瑞信股价跌至历史低点后,瑞士信贷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战略审查。投资银行是瑞信扭亏为盈计划的核心,预计相关业务将大幅收缩甚至面临分拆。
周一另有消息称,阿布扎比和沙特正在权衡,是否在瑞信股价低迷之际,对该行的投资银行和其他业务进行投资。倘若投资,预计将通过主权基金的形式进行。
长期以来,中东投资者都是瑞信的大股东,其中包括卡塔尔投资局(QIA)和沙特阿拉伯的奥拉扬集团。他们经常在瑞信需要的时候进行投资,例如QIA参与了瑞士信贷在2021年4月发行的约20亿美元可转换票据。当时正值Archegos爆仓的风口浪尖,相关资金有助于支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当前,瑞信投行业务中的证券化产品部分,已经吸引了包括Apollo全球管理和瑞穗金融集团在内的机构的兴趣。其咨询和交易制定团队可能会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恢复昔日的第一波士顿(First Boston)品牌。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浙江小镇上演“玩具总动员”
- 华润置地:李欣接替王祥明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等职务
- 宁德时代董秘:将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
- 英国撤销莫斯科证券交易所作为公认交易所的地位
- 本周新发基金28只:涉及南方、汇添富、中欧等24家基金公司pk 樊勇、桑磊、曹璐迪、章椹元等竞技
- 银行一季度日赚62亿!兰州银行利润增速94%夺冠,贵阳银行不良率不降反升
- 开门红!券商5月金股聚焦稳增长、消费龙头等优质资产(附股)
- 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欧洲尚未准备好禁止俄天然气供应,禁令将导致危机
- 日本经济蓝皮书:在科技创新领域,中日两国仍有很大合作潜力
- 应合景泰富要求,穆迪撤销其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
- ArthurHayes博文:白人小子SBF如何欺骗了全世界
- 华安证券:维持阿里巴巴-SW买入评级 目标价153港元
- 国常会:要稳定和扩大消费 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德信中国:对旗下本金为3.483亿美元的优先票据交换要约
- 11月贷款报价利率(LPR)出炉 LPR已连续三个月“按兵不动”
- 美联储纪要领衔感恩节短交易周 衰退威胁下华尔街愈发谨慎行事
- 上海、合肥、南昌提出要求 抵达当地未满5天不得进入商超等公共场所
- 全国超300地调整楼市政策超900次,市场仍有待激活
- 营收增长、大幅减亏,但快手海外业务也很难讲出新故事
- 最高500亿!万科拟大手笔新增“发债”额度,前十月合同销售金额同比下滑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