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购频频 银行理财提升市场信心
● 本报记者 王方圆
中国证券报记者4月1日独家获悉,自购又有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准备自购旗下产品,频频金额有望创业内新高。银行此外,理财有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已于日前自购旗下产品,提升金额超过4亿元。市场
今年以来,信心为应对资本市场波动,自购银行理财公司通过降低产品费率、频频自购产品等途径传递投资信心。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理财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享、提升风险共担,市场有利于强化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信心也有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自购
多措并举研究对策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公司频频自购。3月23日至26日,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中邮理财相继发布公告称,分别运用约2亿元、5亿元、6.5亿元自有资金投资公司旗下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与近期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有关,管理人需要通过一些途径来安抚投资者,增持既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韧性的信心,也是基于对自身投研能力、管理能力的信心。
中国理财网最新数据显示,由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存续产品有8508只,已披露净值的产品有8434只,其中产品净值低于1的产品有1276只,占比为15.23%;有15只产品净值低于0.9,以权益类产品为主。
除自购外,银行理财公司近期还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产品费率、加大投资者教育等途径来安抚投资者。
3月21日,常务副行长兼董秘王良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招银理财正在研究措施,结合银行客户低风险的配置,加大债券等固收类产品投入;对权益类产品的配置,加大投研能力,延长理财产品封闭期;加强资产配置,减少回撤。
2月23日,信银理财发布公告称,决定对信银理财全盈象固收稳健年开8号理财产品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给予阶段性优惠,2022年3月3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固定管理费和销售服务费均由0.30%/年下调至0.05%/年,托管费由0.05%/年下调至0.03%/年。
不久前,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纷纷以“致投资者的一封信”等形式,向投资者详细说明近期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原因。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还通过漫画、小视频、情景剧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投资者讲解理财产品的运作机制、产品类型、收益来源、估值方法等,丰富投资者的理财知识。
发挥“稳定器”功能
对于各家银行理财公司的自购行为,资深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银行理财近29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而言,各家公司自购金额并不算高,但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具有“强心针”的效果。
“在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资本市场波动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公司通过自购向投资者传递信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也是投资者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自购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投资者逐步形成长期投资理念;另一方面,这也强化了银行理财公司长期投资的行为,有助于更好发挥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针对近期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华夏理财副总裁贾志敏建议客户坚持长期投资,做好风险测评,根据风险偏好和产品风险等级,相应选择现金管理类、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产品。投资策略方面,可以通过定投方式来平滑市场波动。
相关文章:
- 充电1小时收费达10元 共享充电宝成了价格“刺客”
- 3.7%来了,楼市利好!多城下调首套房贷利率
- 高盛拟再次大刀阔斧合并部门!现任CEO“零售银行”梦想破灭?
- 提了鹿晗200多次,这家公司冲刺上市:上半年净利润仅83.3万元
- “贷款中介”出没!官方提醒:认清违规转贷隐藏风险
- 二十大时光·聆听报告 | 澳优董事长颜卫彬:将继续以产业强国、实业报国之志,以工匠之心谋百年大计
- 上百只基金涨超7%!A股是底部反弹还是行情反转?公募基金最新解读来了
- 5000亿MLF平价续作,有何深意?专家解读来了!5年期以上LPR也有下调可能
- 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报盘点:净利润同比“8升1降” 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 德国一航空公司飞行员罢工,数千旅客受影响
- 方大特钢:钢铁工人变废为宝 自造上百件“钢铁侠”
- 以服务升级撬动外贸潜能:浙江“国贸通”线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打通优质资源,发挥深度供应链优势
-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国际投资结构与机制加速演变 直接投资面临结构性调整
- 安徽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食品烟酒价格上涨6.3%
- 八部门:将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成为科创金融合作示范区
- 高盛:2023年美股料延续熊市,看好亚洲股市
- 小米集团-W三季度经调整净利约21.17亿元 环比增长1.7%
- 韩国议员诽谤第一夫人?韩总统办公室:正考虑对他发起诉讼
- 韩国开始审查股票做空交易,率先拿摩根士丹利开刀
- 龙光集团:预计房地产行业短期内仍面临困难,将于需要时出售资产